文|邓浩志
房地产统计数据越来越不靠谱
作为研究房地产的专业人士,你可能根本找不到靠谱的统计数据,哪怕想找一个相对靠谱的。
关于成交量方面有几个常见问题:
1、专业统计机构:由于房地产市场下滑,以前付费买数据的企业纷纷倒闭,客户没有了,资金来源没有了,这类企业大幅裁掉数据采集的相关人员,现在的数据多半只是朋友之间“打听”来的,根本没有严谨性可言。
2、二手统计数据:大城市成交量中,有大量“金融客”,尤其在首付降到15%之后更多。有说法,部分城市这类成交占比接近1/3。但交易只统计你交易了多少宗,什么目的不管。在这些“假”交易充斥之下,不少城市二手楼市成交量居然创历史新高,稍微想想就发现不合逻辑。
3、一手的非市场交易越来越多。比如以前的“工抵房”,就是没钱还,拿房子抵;现在的政府采购,保障性住房,安置房等等。一次性签约百十套,这些都不是市场行为,并不反映市场的冷热。
4、每逢6月底、12月底等统计截止日期前几天,部分楼盘突然网签百十套,一下子十几个楼盘同时网签一大批,一两个月后又撤销。经济越不好,这种情况就越多。什么原因就不具体说了。
关于成交价不靠谱的几个常见问题:
1、众所周知的各地限价政策,之前不限,后来限,现在又不限了,统计口径的不断变化,让统计连贯性失去了意义;
2、新房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高性价比变相拉高了房价,这也等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二手房使用率约80%,新房使用率约130%,甚至可以说统计的都不是同一种商品。
所以我感觉,现在楼市到底有多低迷?房价真实跌了多少?几乎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数据。大家都是凭感觉估一下趋势。
房地产“新模式”不清晰,市场发展方向陷迷茫
如何理解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广发证券认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核心在于四大路径:
一是通过建设高品质住房培育增量市场,类比新能源汽车对汽车行业的重塑;
二是建立“财政+央行再贷款+专项债”的存量商品房收储机制,优化供需结构;
三是以系统性旧改和城中村改造推动城市更新;
四是改革土地财政、开发融资等基础制度。
评:
第一点“建设高品质住房”,说的是产品升级迭代,这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创新服务,并不是发展模式。新产品研发出来是企业持续投入创新的结果,不是“新发展”模式的功劳。
第二点“存量商品房收储机制”,是保障性住房系统建设方式上的调整,是商品房库存严重过剩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新模式”。
“模式”是个大的概念,比如之前的以高周转为代表的“三高”模式,现在要转变为“小而美模式”。以市场化逐利为目的的模式,转变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政府全程统筹模式。所以小政策不宜随意冠以“模式”之名。
第三点“城市更新”,之前就有,而且在2020年前后发展得比现在还要快。只不过突然叫停,后来发现不合适,于是重启,所以也谈不上是“新模式”。
第四点“改革土地财政、开发融资等基础制度”。前者是税制问题,比房地产行业这个话题更宏大;后者只是行业融资模式调整,结果可能会影响发展模式,但融资模式只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发展模式本身。
结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已经提出多时,但这到底是何物?具体模式是怎样的?方向和路径在哪里?目前没有官方机构作出解释。民间猜想一大堆,多半都有点离题。
满盈网配资-配资合作网-股票配资开户-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