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也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存在广泛而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存在误解,(1)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2)教育目的的误解,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孩子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增加。
展开剩余81%(3)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4)教育方式的误解。耳濡目染,深远持久,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但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作为父母必须知道在什么样的阶段教导孩子做什么事情,而不是过早或推迟的灌输。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阶段可分为:(1)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3)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5)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6)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7)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几个关键期中,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长尼?(1)提倡兴趣,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2)生活化,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
展生活空间。
(3)教育性,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草坪、花园边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4)因材施教,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过早的早期教育开发只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无端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压力。因此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对宝宝进行多元化智能开发!
发布于:湖南省满盈网配资-配资合作网-股票配资开户-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