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夏季以来,北半球的多个地区已经进入了“炙烤”状态,伴随着高温天气的来袭,干旱、暴雨和洪灾频繁地打扰着这一地区的正常生活。同时,在南半球正值冬季的情况下,部分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严寒天气。气候专家发出警告,极端天气现象屡屡打破纪录,似乎已经成为地球新常态的一部分。
在巴基斯坦,民众不仅遭受着洪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还面临着因印巴紧张关系加剧而引发的人为困境。今年,印度突然宣布实施断水措施,使得已经水资源短缺的巴基斯坦又多了一道难关。
卡拉奇,这座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主要的海港和重要的商业及工业中心,却被评为全球最不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的2000万居民正在经历洪水和长期严重缺水的双重危机,生活困顿令人堪忧。
展开剩余66%送水工艾哈迈德在卡拉奇的街头忙碌着,同他交流的市民也面临着用水紧张的现实。“萨拉姆,我的水车快要空了,补给水之后我立刻送来。”艾哈迈德说到。由于这里40%的市民无法稳定获取自来水,他们只能依靠送水服务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我之前送来的水还好用吗?”艾哈迈德关心地询问。而萨尔瓦则回应道:“可以,但是我们又用完了,水太紧缺了。”
在国际事务上,事态进一步升级。今年5月,印度突然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宣布切断流经自己领土并灌溉巴基斯坦的河流水源,这一行动被普遍理解为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发生武装袭击的报复。6月21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更是断言,印度将永远不再执行该条约,这使原本就危机重重的巴基斯坦水资源问题愈发严峻。
巴基斯坦的环保专家瓦贾哈特·马利克对此表示,巴基斯坦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水源枯竭导致耕作土地受到影响,各省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也出现了争议。
“我们的农业经济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放弃任何一滴水。”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强调。他指出,国际协议并非可以随意搁置,若在条约的解释和看法上存在分歧,协议内设有三级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法专家也指出,印度此举不仅违背了条约内容,也触犯了关于公平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律。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便巴基斯坦将此事诉诸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法院或常设仲裁法院等解决国家争端的机构,即便最终结果对巴基斯坦有利,这些裁决也可能难以真正执行。对此,《卫报周刊》发表了评论,指出这一现状反映出国际法正面临信任危机。一位南非籍的国际法院法官认为,这样的危机本质上是国际政治的失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基斯坦的前司法部长表示,当气候灾难迫使人类联合起来时,国际法或许能迎来一场真正的变革。
发布于:天津市满盈网配资-配资合作网-股票配资开户-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