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的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琼与程咬金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九曲之战,与牛进达和吴黑闼一道投向了唐朝。凭借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们分别被李渊封为上柱国翼国公和宿国公。虽然他们在战争中屡立赫赫战功,但因为未参与玄武门之变,或在其中表现平平,李渊最终为两人分配了三千户的食邑,随后将其更改为“食实封七百户”,而封号也改成了胡国公和卢国公。尽管“胡国公”这一封号听起来平平无奇,相较于其他战友的不幸结局,秦琼和程咬金仍算得上幸运。九位瓦岗军的英雄中,许多人早逝,而这两位则只有对个别战友的死亡感到痛惜。对于其他八位战友的死活,他们似乎并未过多关心,其中一些人的死甚至被认为是死有余辜。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这些瓦岗战友们中那些非正常死亡的英雄们,分析哪些人是秦琼和程咬金值得感怀的,而哪些人则可能让他们心生愉快。毕竟,正史中的瓦岗英雄与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大相径庭。比如,隋朝名将屈突通与单雄信的结义兄弟情,或者侯君集是否曾加入瓦岗军,都是后人戏剧化的创作,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剩余77%瓦岗军的阵营中,不仅有英雄人物,也有不少狡猾阴险的角色。李密,作为第二任瓦岗首领,虽然既有策略也有野心,但他与秦琼和程咬金的关系一直很好,反倒对单雄信与徐世勣心怀嫉恨。李密曾在一次鸿门宴上企图毒死这两人,然而最终未能得逞。仔细分析当时的局势,翟让曾把瓦岗的首领位置让给李密并表示臣服,因此李密并不需要采取极端措施。然而,李密却选择了背叛和杀戮,这一决策的后果也最终导致了他自己的灭亡。
李密因叛逃被李渊所杀,但他的死亡并非唯一的损失。他的忠心部下王伯当,也和李密一同死于非命。王伯当曾因旧情与李密同行,但即便他死后,秦琼和程咬金似乎并未表现出任何特别的反应。令人更加惊讶的是,李密死后的相关事务,秦琼和程咬金似乎没有过多关心,因他们认为李密的死是自作自受,早有应得。
接下来,我们讨论的将是单雄信的悲剧。与李密的形象截然不同,单雄信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表现出了多种不同的面貌。在一些记载中,他被描绘成一个忍辱负重的英雄,而在其他人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叛徒。在李密的背叛中,单雄信虽然没有丧失原有的忠诚,却也未能完全与李密一同反抗敌人。当李密死后,单雄信并未与他断绝关系,反而在李渊面前曾尝试为李密辩护。
单雄信的死,尤其是在洛阳的情形,令人唏嘘。他曾有机会反击李世民,但最终未能成功逃脱。在这一过程中,若程咬金或秦琼亲自出面,也许能够改变结局。然而,由于与李世民亲近的徐世勣出手干预,导致单雄信的死亡。李世民指挥失误,未能及时救援罗士信,使得罗士信在洺水城孤军奋战,最终死于敌人之手。李世民迟迟未能出兵,延误了战机,这种指挥上的失误直接导致了罗士信的死亡。程咬金和秦琼自然对这位战友的死感到深深的痛惜,因为罗士信不仅是他们的战友,也是他们深厚友谊的一部分。
此外,裴仁基和裴行俨的死,也值得注意。两人因支持王世充而未及时归附李渊,最终死于失败的战斗。若他们当时与秦琼、程咬金一同投向唐朝,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然而,他们的忠诚未得到回报,反而选择与老朋友王世充合作,结果死于无望的战斗。
最后,张亮,这位曾因告密获得李密赏识的将领,也未能善终。张亮一度因立下功劳而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但最终因被举报谋反而被李世民斩杀。这一切,再次证明了唐朝对于功臣的处理并不公正,许多曾经有过贡献的人,最终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些瓦岗战友的非正常死亡,反映了历史的复杂与变幻,也揭示了秦琼与程咬金在这其中的情感纠葛。至于他们与这些死去战友的关系,从感伤到漠然,充满了复杂和难解的情感。
发布于:天津市满盈网配资-配资合作网-股票配资开户-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